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现阶段我反对公检法人员辞职!

波波 法律人那些事 2023-04-30

来源:经济犯罪侦查与辩护;转自:水母真探社曾经有一段,体制内公检法机关的一些公务员朋友,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经济大潮中选择辞职下海,收获颇丰。前有先驱,后必循之,一些人按捺不住向往自由的冲动,一时间趋之若鹜。如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的状态下,很多体制内的朋友困惑:现在外面的环境还适合辞职吗?

作为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变迁和辞职转行的亲历者,笔者在此愿意分别从外部大环境和具体层面,来聊聊当前的环境为什么不适合辞职。

首先笔者提出两个判断是否适合辞职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宏观看政策、中观看经济,微观看机遇;第二个概念是:凡是取得大的发展,时代的红利、资本的红利、平台的红利,三者必占其一。

事先声明,本人在此并不负责概念的论证,如果你非要跟我杠,那就是你全对。当然这两个概念请其他领域不要强行对号入座,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者决策依据,否则笔者概不认账。一、外部大环境

(一)宏观政策与时代红利。

说到宏观看政策,就不得不回顾一下十年前的政策环境情况,可谓是一波时代的红利。那时候,国家在经济发展层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互联网+”。

相对来说当时政策的环境无疑是宽松的,由此激发出来的人民创造财富的热情还是高涨的。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没有背景的普通人也有机会平等的参与到竞争中去,以致于出现了“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这样振奋人心的口号。

而现在,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社会治理层面,大的经济社会改革措施或者突破性的政策尚未见到。在十年间的国际环境方面,前五年中美贸易战尚未开打,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后五年贸易战伊始,但实质性影响与传导有限,且国内经济家底尚有战略纵深。而现在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险峻,俄乌战争导致阵营对立加剧,前几年台海关系中你来我往的口水仗并不值得担忧,目前无声的形势紧张才更令人窒息。现在谁也无法预料什么时候哪一个方面会成为导火索,而时代的火星,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炼狱。(二)中观经济与资本红利。

七八年前,房地产行业毕竟还在持续走高,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短视频为代表的经济风口不断。各路资本不断跑马圈地,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企业规模急剧扩张,由此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和商业机遇。

因此那些年辞职出来的人实际是直接踩中了资本的红利。或许当时每个打工者都怀揣着一个创业梦,每个创业者都怀揣一个上市梦。成功的企业家们是多少人仰慕的金主“爸爸”,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得到了充分肯定,人格受到了足够的尊重。反观近几年,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三年的封控让一切陷入到巨大的不确定中。经历了三年的消耗,多少企业难以为继。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信任破灭,原先的常识失灵、三观尽碎甚至信仰崩塌。民粹高涨,反智主义大行其道,对企业家的攻击黑化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信心雪上加霜。

资本具有厌恶风险的天性,所以现在反复强调信心比黄金重要,要想方设法给企业家、给社会大众吃定心丸。至于经济层面的三驾马车,国家在不断出台政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搞内外双循环,背后是外贸增长乏力;各地抗疫入不敷出财政吃紧,导致投资增长缺乏后劲;房地产领域还在“保交楼”、“防暴雷”边缘求生;因“资本无序扩张”被打压的行业尚未显著回暖。因此现在的形势下,宜保守不宜冒进,明智的选择是挺过周期,再作打算。

(三)微观机遇与平台红利。

十年前,国家持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催生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2014年左右,许多大型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民营企业,纷纷效仿开展企业反腐败工作,并把目光投向了具有调查专业经验的公安民警、检察反贪人员等。后来扫黑除恶的广泛开展,以及民间借贷案件的集中爆发,P2P平台陆续暴雷等,又产生了大量的诉讼,使律师一度可以躺着收案。

而十年前就业竞争不如今天白热化,一边是企业大量裁员,一边是千万大学毕业生嗷嗷待哺。当年的特定条件下,大量的机遇被创造出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旺盛。大量的企业处于不断的招聘状态,对于辞职的干警随便都可以开出3-5倍甚至10倍的薪资。当年体制内的工资收入也相对较低,辞职的沉没成本就低。现在经过十年间数轮涨薪,虽然有时略有回调,但收入水平与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经历了疫 情中巨大的不确定性后,体制内所能提供的旱涝保收的安全感就更加优势明显。并且,体制内外两种收入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体制内的收入实际上比体制外的收入更“经花”。 

随着后期形势的变化,加上辞职人员存量不断增多,而岗位增量有限甚至减少,企业对于警种的选择越来越细分,直至疫 情导致经济遇冷,红利消失。现在随着行业用人大户房地产企业、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走向困境,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战略收缩、裁员降薪,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企业中工作甚至是总监级别的朋友纷纷失业,甚至整个部门、整个业务条线被裁撤。就连以往不受经济形势影响的律师行业,也遭受到行业寒冬。中年失业,房贷车贷,有老有小,如无备胎,难免内外交困,属实凄凉。二、具体层面与主观层面

说完三个大的方面和外部客观情况,再说说目前不建议辞职的一些具体方面和主观看法。

(一)政策对于辞职后从业的限制。

十年前官方大张旗鼓的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兼职或者辞职创业,对于公务员辞职,因为人数较少,所以关注度较低,自由度较高。现在陆续出台了一些辞职后从业规定加以限制。直观的例子是法检辞职人员在申请律师执业时,就增添了不少的难度和时间成本。(二)把平台当作自身能力的误区。

公检法等机关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多少都掌握一定的职权。当你在处理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左右协调、发号施令、呼风唤雨时,如果不能够想清楚究竟是自己的能力使然,还是因为有平台(单位)的背书和后盾,让你得以在部门间畅通无阻,别人的无条件配合,是慑于权力的规制,还是发自内心与你合作的意愿,否则就容易产生无所不能的错觉,放大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

辞职后,寸步难行是常规,处处碰壁是常事,人走茶凉是常态。辞职无论从事企业监察、律师、还是创业,无一不是高度依赖人脉资源。如果误把平台当能力,贸然辞职,之后经常遇到办不成事的情况,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和心理落差。(三)幸存者偏差效应。

少数辞职的幸运儿踩中了时代的红利,加上个人能力优秀、背景强、机遇好、选择准的,可能发展的较好。这类人无疑会成为一个标杆被放大宣传,但是这种机缘巧合的成功路径不具有可复制性。加上一些人报喜不报忧,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误以为辞职后都能意气风发所向披靡美女香车走上人生巅峰。就像销售签单一样,只有那些成功签单的才会广而告之,那些没有签单的销售往往默不作声,由此形成看到的是时时刻刻都能签单的假象。在全行业机会都减少的情况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大有人在,大量发展不那么好的才是真实的常态。

(四)体制内外完全是两个世界。

能真正给你保障的永远是自己的能力,其次是一个组织,体制内无疑是最靠谱的组织。与体制内的稳定不同,外面就是另一个世界。如果辞职后从事的工作不能自由,那是相当于从一个体制内跳入另一个体制内,或许就失去了辞职的意义和初衷。

在企业也好,做律师也好,创业也好,与他人合作,就是价值交换,直接谈你能带给对方什么利益,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只有别人给你画饼,而不会有人会为你的情怀买单。

企业员工具有不稳定、流动快的特点,笔者辞职后几年走过几个单位,有的单位已经不存在了,有的整个部门不存在了,即使存在,也是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大环境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寒意传导时,水里的人最先知道,其次才是岸上的人,但是水里的人已经没有选择,只有拼命折腾才能求得一线生机。(五)选择大于努力。

出门看天,有备无患。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选择错了,要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要么越努力,错的越严重。辞职与否,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与之并列的,还有辞职时机的选择与职业规划。正如前面所说,在当前的形势不友好的情况下,要能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择机而动。潮水褪去的过程中,不要让自己成为裸泳的一个。大树底下好乘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辞职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冒出了辞职的念头,就好比内心埋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暗暗当做自己还没有变成咸鱼的一个证明,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下聊以自慰。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就如同怀了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生下来是不可避免的事。

曾经有许多人在微信群里咨询或者直接咨询过我要不要辞职,我第一个阶段是劝阻,后来发现基本没用,因为人事方面包括辞职在体制内是一件敏感的事,没有确定之前往往秘而不宣,一旦能够去外面咨询别人了,多半是内心已经下定决心;我第二个阶段是告诉他们,首先不要效仿别人盲目跟风辞职,其次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作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可以了。所以总结前些年我的态度是,辞职之前程序性劝阻,辞职后张开怀抱热烈欢迎。而如今沧海桑田,现在的环境已不是当初的环境,我也早已不是当初的我。

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我愿引用一句话聊抒胸臆: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寻我。如欲相见,我在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愿我的体制内的兄弟,平安顺遂,步步高升,已经辞职的手足,自强不息,多加珍重!

拿出自宫的勇气再谈从公检法辞职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即便自宫,未必成功。

——《葵花宝典》前两天随手写了一篇口水稿《公检法人员现阶段辞职是否相当于49年加入国民党?》,没想到引起不少共鸣,一天时间阅读量即破万,看来是说中了一些前同行哥们的关注点。

     有一些前同行们还是不死心总想再试一试,再加上央视那摆摊一天都能挣9000块的正能量宣传,更是让一些前同行觉得前面条条大路通9000。

     但我们回到我们的关注点,如果你大学毕业、放着公检法光鲜亮丽的工作辞职就是为了去摆摊?你真的能做到吗?如果你真的有这个勇气和心态并且能做到坚持住不气馁,那么就真的建议你辞职了。

      客观上来讲,辞职出来无非就那么几条路,私企监察、私企安全、律师、私企政府事务,多数时的境遇就是乙方,如果你不知道乙方是什么待遇,那就想想各位在职时面对上门办事的老百姓是什么态度就好了,而这些老百姓就是“乙方”。

     上一篇文章讲到的判断辞职时机的两个概念“宏观看政策、中观看经济、微观看机遇”以及“时代的红利、资本的红利、平台的红利必占其一”,抛开这个宏大叙事,我们回到标题,为什么说公检法的现在辞职要拿出自宫的勇气。

     首先练《葵花宝典》要自绝后路,抛却杂念,全力以赴作为唯一追求all in,也就说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辞职也要破釜沉舟不留后路,斩断原先赖以生存的稳定经济收入来源。所以主动辞职放弃稳定的收入和安逸的生活,与自宫主动放弃甲方的幸福欢乐的根基并无二致,并且这两件事都是不可逆的。

辞职后再想回来是不可能的了。一是终于不用写一些不喜欢的作业,不用参加一些不喜欢的运动会,不用背一些肉麻的课文,也不用每天按时去上学、放学了。你见过去掉紧箍咒又自己戴回去的吗?

戴上这个金箍

你将不再是一个凡人

人世间的情欲不能再沾半点

      就像做了房产中介以后就再也不能好好打工了,因为感受过赚到一套房几万元的佣金只需要成交的一瞬间那种爽爆的快感,像工资这种大姨妈一样,一个月才来一次,一次几天就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吸引力,从这点上来看,出来以后尝过自由的味道再让你回去过写作文、抄笔记、搞思想的日子你也无法适应了。

      二是辞职过后再想再回去年龄也不允许了,一般想辞职并有足够经验的基本都在30岁以上了,辞职出来折腾几年也满了35岁了,35岁是个槛,过了这个槛,企业不喜欢,国家不喜欢,甚至妹子也不喜欢,谁让咱们中年油腻了呢。

       即便自宫,未必成功。      上一篇文字主要侧重于企业监察安全政府事务行业,并没有过多讲律师行业。

      公务员辞职里面法检最多,其次是公安,因为这三个单位的人员基数大,前些年上升通道狭窄,晋升空间有限,工作压力又大。正是因为这部分人都握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出来后貌似没有失业风险,但是下面要看的是一个有点可怕的数据。

       

律师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普惠制。据称最近几年法考通过率大放水,从原来的10%左右,飙升到2023年预计18%左右。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以来执业律师每年以5万人的速度剧增,预计到2030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将达到100万。这意味着未来律所可能会延伸到达乡镇一级,类似于现在每个乡镇都有法律服务所一样,竞争白热化。       律师行业收入的九一定律、养老不养小的特点、禁业限制、执业回避、法律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等,都是制约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

       从这些年微信群里辞职党朋友的经历来看,可以看出取得成功至少同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个:

       一是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是专家,这里是指满足一万小时理论,不是市面上的那种砖家;

       二是自己情商够高身段够低,能把甲方舔的明明白白的,关键时候都能搞得定;在体制内你可以做一个躺平的刘庸,在体制外还想做?那只能永远躺着了。

       三是家里有人托底,没有后顾之忧;

       四是破釜沉舟百折不挠的魄力毅力,我同学旺财曾经曰过: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只要闯的次数足够多,尝试的频率足够高,老天爷总有打盹的时候,有一种赌概率的心态;

      五是即使自己不行,但是有人愿意带你,欣赏你身上的某一个长处能让人家眼前一亮,认为你是可造之才或者忠诚之士,走哪把你带到哪,这点和体制内站队跟领导并无两样。

      六是具备独特可行的商业眼光,其实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商业奇才,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二百五,打工还能凑合杵,创业以后命真苦。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是对自由的执念,实际上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没有绝对自由的职业。

二是没有根据的憧憬,站在楼顶看别人的生活都是风景,走在路上看自己的眼前都是一地鸡毛。

三是信息不对称的比较,拿别人的人设和自己的柴米油盐比。君不见抖音里面人均保时捷,豆瓣里个个年薪百万,朋友圈里全是游山玩水,知乎里个个双料博士后,小红书里都是才下飞机,名媛都是拼单下午茶,帅哥都是高端商务场,相亲网站个个都是海归。其实我的意思是不要被辞职人员的表象所迷惑。固然有人可以放飞自我,夜夜笙歌,拉仇恨,报复性消费,但是背后需要付出的汗水和心酸无人能知,也没有人愿意去说。

如果误判形势或者时运不济,就像刚净身进宫,结果噩耗传来,大清完了!刚脱了裤子裸辞,准备下海浪里小白龙大显身手的,结果经济疲软,流动性不足水干了!裸辞瞬间变裸泳、裸奔,何止是身边的人会因为尴尬而走光,自己的内心也难免如同拔嘎压路般伤痕累累,既折掉了幸福的根基又赔掉了可靠的未来。

那么,看了这么多,你还想辞职吗?如果你仍然无所畏惧,愿意坚持到底,那么欢迎加入我们辞职党,毕竟说实话,辞职后的大部分人还是比辞职前过的好的。

本文纯属夜半无事想到哪写到哪,有意见建议欢迎后台留言批评指正。

公检法人员的退路—辞职后各职业杂谈

      体制内不少朋友好奇,你们辞职后究竟都是干点啥,干的怎么样?现实中认识我的朋友知道我,我这人不是很喜欢讲情怀,讲话办事也不喜欢走形式,这个风格可能与从小比较喜欢看邓小平的书籍受影响有关。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理想多远大,无论情怀多高尚,先吃饱了再谈其他,毕竟无论理想还是情怀都是食物走过了肠道以后才有机会体现,执着于精神层面空谈理想,必定难逃在现实层面被虐。所以今天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聊点干货,一窥辞职党冰山一角。
       辞职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微信里有大概3000多辞职或仍然在体制内的朋友们,加上在很早的时候就搞了个辞职微信群,大家也时常在一起聚会聊天,所以对公检法人员辞职后的境遇相对比较了解。公检法人员辞职后,除了律师之外,无非就是这几种职业,一是企业监察、二是企业政府事务、三是企业安全、四是企业法务。

        律师业务我做的不多,而且仅限于经济犯罪控告上,加上以前文章也多次涉及律师了,网上关于辞职后做律师的文章也多如牛毛,我也就不着笔墨,今天就聊一聊其它职业等工作杂谈。一、企业监察

      企业监察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律师的经济犯罪刑事控告业务或者企业的监察委。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财产和利益被内部员工、外部人员侵害的情况。也就是内部员工职务犯罪、外部欺诈犯罪。职务犯罪主要涉及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公受贿、侵犯商业秘密等。外部欺诈犯罪主要涉及到诈骗或者合同诈骗。为便于表述,这里统称为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刑事控告业务的难度,是所有犯罪控告业务中难度比较大的,搞定经济犯罪控告,可能也就比律师业务中的不起诉难度低一点。说经济犯罪控告难度大,主要取决于内部、外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难。舞弊欺诈行为往往较为隐蔽,如果没有持续有效的信息情报来源,或者整合好公司内部资源为己所用,很难有效及时发现相关线索。

       二是调查取证难。对于有个几年公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在体制内开展调查取证原本不是问题。但是到了企业就大不一样,没有了强制手段和技术支持作为保障,全靠有限的资料和自身挖掘信息的能力,相当于蒙着眼睛做事,所以经常会产生有劲无处使的感觉。

       三是案件定性难。经济犯罪介乎于经济纠纷和刑事犯罪的交叉地带,有时并无明确界限,甚至理论界、实务界都有争议。法律规定具有滞后性,并且法律规定的并不详细,企业的发展往往都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性,加上犯罪的手法不断翻新演化、花样层出不穷,导致认定起来比较困难。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业务,出现的情况可能都是前所未见的。所以要想以有限的材料去判断和定性,无疑需要大胆假设的魄力,小心求证的能力,首先要达到自己完全相信的程度,先说服自己,再说服别人,有时需要同事之间互相推演,反复攻防,做足功课。

        四是经费支持难。无论是调查取证还是控告环节等,无疑需要公司的相应经费支持。就像打仗一样,打的是后勤保障能力。但是监察业务大部分时候并不像销售部门那样,能直接产生经济回报,所以如何取得公司的经费支持是摆在监察人员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也是监察总监最重要的责任。

       五是尺度把握难。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企业监察如同国家暴力机关,都是刀把子。在企业还是要看老板的意思,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收放自如。监察领域可谓是矛盾最集中、斗争最尖锐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处于风口浪尖,进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情商低一点,基本上活不过两集。老板如果不能充分信任,甚至会产生防范心理,那么离走人就不远了,这一点只有做上监察部门负责人的位置才会有所体会。

       六是异地办事难。企业监察是奢侈品,都是大户人家的配置,小的企业根本养不起。大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者业务涉及全国各地,发生相关案件的地区具有随机性,往往没有现成的人脉资源可用。

       如果认为凭借“前同行”的身份,就能够得到司法人员的特别关照,不仅是一种误解,而是大错特错。因为当你跟他打感情牌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反过来跟你打感情牌进行推脱,你就会陷入两难境地;还有难免遇到一些不讲究的,但是你出于自身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愿意将一些普通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举报、投诉、信访等用在“前同行”身上,所以有时甚至会成为你解决问题的绊脚石而起反作用。       因此,在大家都疲于应付或者干脆躺平的大环境下,当遇到一个仅仅能正常依法办事的,就已经受宠若惊谢天谢地了,恨不得抱住他狂亲一口。

      七是最大的难度,报案难。首先是认知水平不一样,也是回到第三条定性难。由于存在地区差异,有许多地方因为经济发展原因,承办人员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有的不了解公司的创新业务模式,有的不了解一些经济、金融专业知识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对于正常的、传统的犯罪模式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具体到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的身份关系,不同的操作手法,就存在难度了。

       你说服了所有人,但是只要承办人不明白,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样没用。这是一种反向普法过程。就像XXX期间,相信很多人都饱受权力任性之苦,法律规定可能连厕所里的纸都不如。经过老百姓坚持不懈地向XXX普法,XXX终于懂法了,说起来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就是这种感觉。

       其次是管辖。这一点相信法律界人士深受其害、深恶痛绝。立法的本意是为了便利当事人和案件的办理,使案件相关的地区都可以管辖,但实践中反而被用来当作踢皮球的绝佳借口。规定能管辖的地方越多,越没人管。都能管,就一定都不管。当你看着白纸黑字的规定,产生不了任何约束力,当你拿着类案判决书,说服不了承办人,直接会让你产生怀疑法律、怀疑社会、怀疑自己的幻觉。

       有人说大企业不是应该受到重点保护的吗?呵呵,逻辑不是这么理解的,除非你说的是那种一家独大的企业。一个地方大企业少,这本身就说明当地经济落后。在当地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的这种“大企业”,拿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比较就是个弟弟,这样的企业能有个专门的法务部已经相当不错了。       企业真正能做大的地方,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也意味着大企业多,所以就不存在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也不会受到特殊照顾,你想想大家都牛逼,谁会惯着谁?即便企业是利税大户,老板也没有办法天天为了一件小事去协调政府领导,你不嫌烦,老板也会嫌烦。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话,你还有什么价值?大的企业办事都这么难,作为老百姓的处境就可想而知,这就是现实。

      再次是司法资源稀缺。一直以来基层司法机关客观上存在案多人少、警力不足的问题,加上一个案件的受理、初查、立案、侦查、抓人、刑拘、现场勘查、鉴定、报捕、移诉、补充侦查等程序走下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做的多错的多、吃力不讨好的逆淘汰效应,无疑会催生躺平思想,能推则推。       最后是地方保护。强龙不压地头蛇,作为外来户,在涉及到一些当地企业、当地势力的情况下,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阻力。

      事非经过不知难。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看过上面这些难处以后,或者亲身经历过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困境以后,你还会天真的相信那些镶在墙上的字、充满正能量的宣传口号、印在红头文件上的规定吗?你还会相信外面的世界是充满了鲜花和掌声吗?相信到那时每个人都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自己的判断。

       话说回来,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要选择辞职?或者我们的价值又是什么?正是因为难,才更需要专业;正是因为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才更能凸显我们这个群体存在的价值。

       我们真正的优势,不是之前所谓的关系,而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临场解决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了解体制内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权力运作机制,可以洞察对方心理。

       凭着一种天然的底气和自信,在心理上没有对权力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没有对未知的盲目感,可以预判事情发展可能的走向,遇到问题能够分析出关键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这些问题也是普通法务和审计所接触不到的。其次才是专业能力。至于身份认同与情感共鸣,多数时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

      但甲方乙方的地位也不是绝对,凡事都有例外。你如果能够幸运的在一个拥有巨量用户数据的头部企业,只要情商不太差,有时可以实现甲乙方反转的效果。因为公安有时有求于企业的数据支持,省厅、市局上门寻求合作“共建”也不是不可能,这也就涉及到企业政府事务的范畴了。

二、企业政府事务。

     有时也叫政府关系,是公共关系的范畴。一般负责对接行业主管部门,研究行业政策、争取政策支持、负责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络、接待,解决市场准入、建立合作关系,维护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形象等,不同的企业职责范围略有不同,有的倾向于政策分析、有的倾向于实事办理、有的倾向于保驾护航、不可一概而论。         政府事务岗位纯粹对接公检法的不多,一般是对接公司业务主管行政机关,如果一个公司的政府事务主要对接公检法,那么要不然是卖给公检法产品的,要不然就是公司处在灰色地带需要你协调保护,当然了,后一种的政府事务待遇相对也是惊人的,具体能不能拿,一切取决于胆量。三、企业安全事务。

      主要负责对接安全监管部门。一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防范和处置安全事故。二是保障业务本身运营安全,一些企业的业务处于强监管地带或者监管缺失地带,经营风险点较多,包括违规风险、行政违法风险等,三是防范和处理到群体性事件。四是负责建立安全运营规范,优化流程,加强员工管理培训教育宣传等。

     安全部门在不同的企业也不相同,很多大型企业的安全部不仅负责以上常见的事务,还需要参与到业务中去,为业务的安全服务。

      此外,头部公司的安全部门一般管理公安调证查询,这个权力不可小视,尤其是拥有巨量客户数据能帮助公安破案的公司,如果在这种公司负责公安调证或者能给公安调证提供一定的便利协助,那么,至少在一部分刑侦、反诈、网安、禁毒、派出所打击队面前,你是绝对的甲方,毕竟嘛,他来调证你正常办他要好几天,如果哥俩关系不错,你直接给了他,他办案方便快捷在局里也有面,你如果有相应的小案件找到他办理,我相信在合法的情况下,他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所谓互相帮助才能地久天长嘛。四、企业法务。

      主要负责企业相关制度、劳动关系、合同、法律纠纷、民事维权、对接律师等。这行工作相对常规,进入门槛不高,刚毕业的法学院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去从事这个岗位。法务想要做好,专业上会比较费头发,即使变成了地中海,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资源支持和过人的综合能力,想有更高的发展并非易事,法务这行多数并不像其它三行那样需要有公检法的从业经历,所以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相对而言,薪资待遇一般情况下也比不上其他三种职业。      纵观上述几类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职责也有交叉,在一些企业可能会将职能合并到一个部门如法务部或散见于办公室、公关部等部门。专业只是必备基础技能,多数时候情商、沟通能力更重要。工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招待应酬,吃吃喝喝在所难免,不得不说,在酒场上能征善战也是一种能力和优势。

      大家最关心的几个指标,无非是收入水平、自由度、职业门槛、专业要求、资源要求、职业天花板等,下面可以用一幅图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不一定正确,只是大概,仅作参考。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凡事无绝对,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感受也不同,每个公司的情况也都不同,只是通说个大概,方便门外人做个初步了解,此外谨记,做以上几种职业都不要有一直干到退休的安稳想法,欢迎留言交流。


往期回顾

法律人那些事法律控的自媒体关注 “阅读原文”进入法律人书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